中新网曼谷11月28日电(李映民 赵婧楠)“月圆之夜,河水上涨,青年男女载歌载舞漂水灯,漂水灯,幸福将陪伴你我……”伴随着悠扬的古典乐曲,泰国古城清迈的滨河边,民众穿着传统服装,手里捧着精心制作的水灯,放到河面上,随着水流缓缓漂去……
清迈河里的水灯。赵婧楠摄
水灯节是泰国古老而极具风情的传统节日,每年阳历十一月的满月之夜举办。水灯节起源于800多年前的泰国素可泰王朝。其时,每年这一天人们都会聚集首都庆祝“灯节”,国王携王后等乘龙舟游河,与民共庆同乐,彻夜欢腾。相传当时有位王妃用香蕉叶折叠成一盏莲花形的灯船,插上香烛点燃,放在河面顺水漂流,以示敬神礼佛。于是当地民众纷纷效仿,成为相沿至今的全民节日。
灯光下的契迪龙寺。赵婧楠 摄
在泰国清迈的契迪龙寺,随着夜幕降临,佛塔变成了一幅巨大的画布,上面展现着光雕投影的奇迹。这些投影将整个佛塔包裹在一层神秘而迷人的光环中。随着灯光和动画的不断变化,观众可以看到兰纳王朝的历史场景、佛教故事,以及与水灯节传说相关的图案,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
这些投影不仅局限于静态图像,还包括动态元素,观众可以看到传统泰北兰纳艺术风格的精致图案和装饰,以及象征佛教文化的莲花和佛像。
这些栩栩如生的投影如同一部生动的电影,讲述着泰北的历史、文化和信仰。在夜色中,契迪龙寺的佛塔变成了一个故事的舞台,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和信徒前来观看。
在清迈市中心塔佩门,夜幕刚刚降临,五颜六色的灯一齐亮起。展示的巨型花车有神话故事人物、有吉祥动物大象,还有身着盛装的演员表演传统舞蹈。意大利游客方达全家来到清迈。他兴奋地说,第一次过水灯节,亲手制作水灯,和当地人一起载歌载舞,这种文化体验十分美妙。(完)
灯光装扮古城。赵婧楠 摄
中新网珠海11月28日电 (邓媛雯 宫胜男)经过两天的赛果统计和复核,2023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第五届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组委会28日对外公布了赛果。
图为2023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第五届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比赛现场。宫胜男 摄
比赛结果显示,来自澳门、香港、珠海、深圳、广州、惠州等28个城市及地区的参赛队伍均在不同组别和项目中取得不俗成绩。
据了解,本届赛事总规模、参赛学校数量、澳门参赛人数创历届新高,参赛选手年龄段由学前至大学阶段全覆盖,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城市超过500所学校近6000人以科技会友,1100余件创意作品展示让灵感迸发,23项竞技比赛诞生138个冠亚季军。
本届大赛参赛选手年龄段由学前至大学阶段全覆盖,图为正在参赛的青少年选手。宫胜男 摄
本届大赛中,澳门地区参赛人数创下新高,共有来自澳门学校和团体的近300人参赛,提交创意展示评比作品达51件,约占总参赛作品数的四分之一。
澳门参赛团队参与的项目既有国际项目,也有对接广东省教育厅的比赛项目,赛项从过往任务式的竞技到人工智能项目过渡,更贴近实际生活和强调动手解决问题。
澳门青少年在比赛期间充分展示了科技创新方面的才华和热情。其中澳门培正中学的杨竣宇、岑柏宏和杨梓清制作的“智慧校园”作品聚焦校园安全,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对校园进行门禁管理;澳门镜平学校小学部的何宇轩、吴鸣轩和陈思哲从每日辛苦回收废弃物的校工阿姨身上获得灵感,设计了智能垃圾桶,机身由3D打印制作,具备清洗、压缩、分类、消毒等功能。
经过连续两天的激烈竞技,澳门参赛团队和选手勇夺佳绩,参赛团队合计获得了一等奖22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30个,个人选手获得了冠军4个、亚军6个、季军4个。其中一、二、三等奖数量比上届增加了87.8%,冠亚季军数量比上届增加了4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