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珠海11月28日电 (邓媛雯 宫胜男)经过两天的赛果统计和复核,2023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第五届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组委会28日对外公布了赛果。
图为2023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第五届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比赛现场。宫胜男 摄
比赛结果显示,来自澳门、香港、珠海、深圳、广州、惠州等28个城市及地区的参赛队伍均在不同组别和项目中取得不俗成绩。
据了解,本届赛事总规模、参赛学校数量、澳门参赛人数创历届新高,参赛选手年龄段由学前至大学阶段全覆盖,共吸引了来自全国28个城市超过500所学校近6000人以科技会友,1100余件创意作品展示让灵感迸发,23项竞技比赛诞生138个冠亚季军。
本届大赛参赛选手年龄段由学前至大学阶段全覆盖,图为正在参赛的青少年选手。宫胜男 摄
本届大赛中,澳门地区参赛人数创下新高,共有来自澳门学校和团体的近300人参赛,提交创意展示评比作品达51件,约占总参赛作品数的四分之一。
澳门参赛团队参与的项目既有国际项目,也有对接广东省教育厅的比赛项目,赛项从过往任务式的竞技到人工智能项目过渡,更贴近实际生活和强调动手解决问题。
澳门青少年在比赛期间充分展示了科技创新方面的才华和热情。其中澳门培正中学的杨竣宇、岑柏宏和杨梓清制作的“智慧校园”作品聚焦校园安全,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对校园进行门禁管理;澳门镜平学校小学部的何宇轩、吴鸣轩和陈思哲从每日辛苦回收废弃物的校工阿姨身上获得灵感,设计了智能垃圾桶,机身由3D打印制作,具备清洗、压缩、分类、消毒等功能。
经过连续两天的激烈竞技,澳门参赛团队和选手勇夺佳绩,参赛团队合计获得了一等奖22个,二等奖25个、三等奖30个,个人选手获得了冠军4个、亚军6个、季军4个。其中一、二、三等奖数量比上届增加了87.8%,冠亚季军数量比上届增加了40%。(完)
中新社香港11月28日电 (记者 韩星童)国家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28日抵达香港,并于当日举办媒体见面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见面会上公开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照片。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号
代表团由林西强带队,包括执行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刘伯明、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陈冬、神舟十五号乘组航天员张陆,以及载人航天工程系统相关领域专家等共17人。
林西强表示,代表团此次到访主要是向港澳同胞报告国家载人航天工程的最新进展,分享中国空间站圆满完成建造的喜悦,并推动港澳地区更多参与载人航天事业。在港期间,代表团将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展揭幕,并将与香港创科界、大中小学师生见面交流。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号
林西强在媒体见面会上公开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照片。他表示,这是我国首次在轨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也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组全构型工作照。
林西强表示,随着国家航天工程不断发展,港澳地区的参与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深,国家重大航天项目中的港澳元素、港澳贡献也越来越大。他提到,国家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按照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组织实施,计划选拔12名至14名预备航天员,今年8月已完成复选,共有21人进入最后的定选阶段,包括多名来自港澳地区的候选对象。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拍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图像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号
陈冬认为,通过这种选拔可以激发港澳地区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同时带动港澳地区的科技发展。他说,中国空间站是民族的、开放的,也是多元的,这里面应该有港澳地区的代表,有他们的参与、有他们的身影,可以让国家在太空的这个家,更热闹,也会更幸福。
载人航天工程代表团28日中午抵达香港国际机场,开启对香港、澳门为期6天的访问。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卢新宁、外交部驻香港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署理特派员李永胜、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等到机场迎接。(完)